“三组数字讲述了我们非凡的‘办案伙伴’群体的故事”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3-11-05 10:09【追光】
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时刻召开。 在充满光明的新征程上,守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官们融入这光之中,成为照亮各自岗位周围的光源,吸引更多的光芒汇聚——只有奋斗,才能生存。直至时代、山河。 《浙江检察院》【追光】栏目继续讲述散发着光与热的浙江检察官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听2021年度浙江省检察院优秀办案团队绍兴市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朱文彪办案团队讲述一群不平凡的“办案伙伴”——
”
这群‘办案伙伴’不简单
”
文字| 朱文标 绍兴市检察院第三检察部
绍兴市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朱文标办案组
我是绍兴市检察院第三检察部的朱文标,带领着一支“不简单”的团队。 在这支队伍中,陆海负责、谨慎、细致,钱峰身经百战,经验丰富,金银来充满调查审讯能力。 三年来,我们配合默契,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成长。 班子成员6人荣获个人三等功,3人入选省检察机关专业人才库,1人荣获绍兴市“政法百强”模范政法干警。
近年来,我们把握数字时代发展趋势,利用大数据积极挖掘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线索,自主开发社区矫正智慧检察系统等软件,不断深化和加强检察工作。调查和刑事执行起诉。 因此,我们很荣幸荣获“2021年度浙江省检察院优秀办案团队”称号。
唤醒睡眠数据,发现异常200余例
暴露“瘾君子”自首目的
我经常告诉班子成员,在积极探索和创新数字化检察工作建设中,一定要具备数字化思维,深度挖掘数字化检察工作潜力,增强法律监督智慧。
2020年初,在吸毒人员江某容留他人吸食毒品案中,我们发现,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后,江某故意捏造容留他人吸食毒品的犯罪情节。吸毒,意图将案件移交刑事诉讼。 他被轻判3至5个月“三组数字讲述了我们非凡的‘办案伙伴’群体的故事”,免去强制戒毒最长2年。
“这是个案,还是另有玄机?” 凭借丰富的办案经验,我们做出了大胆的假设。 在此期间,类似的案例可能还有很多。 但如何挖掘它们,从哪里开始呢?
“如果你别无选择,只能沉浸在案件中,那么你必须通过大数据打开你的思路。” 我立即召集办案组成员,尝试从偶发案件中探寻案件成因,总结特点和规律,判断是否存在督办类似案件的可能性。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假设,一次又一次的搜索,我们提炼出了五个可以准确运用到“大数据碰撞”的关键词。 我们将绍兴地区强制隔离戒毒数据与刑事案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激活大数据。
秉承“共赢、共赢、共赢”的理念,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发现全市200余起涉及吸毒人员强制隔离的案件可能存在异常,容留他人吸毒罪、盗窃罪。 这些案件中,不少犯罪分子在被公安机关要求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后,主动承认自己的轻罪违法行为,大多被判处三至四个月的拘役。 刑满后,剩余期限未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针对这一漏洞,绍兴市检察院发出专项检察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出台规定,进一步规范强制隔离戒毒的实施,对“不应当遵守的违法犯罪人员”进行专项自查清理。并救回了数十名使用类似方法的人。 对逃避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人员继续强制戒毒; 此外,大量此类线索已移送省检察机关,推动全省行政强制戒毒人员短期刑事犯罪专项督查部署。
90多个日日夜夜,8省14地取证
跟随线索“案中案”
查处司法人员职务犯罪,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设计。 惩治司法腐败是检察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司法公信力和法治权威。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充分发挥团队优势,主动拓宽自查案件线索渠道,坚持“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加强职业线索分析研判。犯罪行为。
2019年,我们接到司法工作人员小王(化名)涉嫌犯罪的线索。 线索显示,小王在工作中以赔偿、返还赃物等虚假理由,从客户处获取巨额资金绍兴本地著名私家侦探 ,涉嫌利用职务便利实施诈骗。 。